跟随春运的步伐
肆虐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向全国各地蔓延开来
这场疫情猝不及防、来势汹汹
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疫情的蔓延和发展
有不少已知和未知的风险与挑战
而发热门诊就是防控和救治新型冠状病毒的前沿阵地
很多事情都是从零开始
但有些事,总要有人来做
为做好防控工作
护理部主任宋晓玲迅速成立“护理应急梯队”
1月28日起
精选的“护理第一梯队”成员先后到位
在疫情防控最前线的发热门诊奋战了12个昼夜
当初她们进入隔离区的时候
有些人甚至来不及和家人告知
就立即穿好防护服进入“战场”
开始了紧张又危险的对疑似患者的救护工作
同时为患者进行必要的宣教和情绪疏导
2月9日
是大庆市中医医院发热门诊
护理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交接的日子
让我们一起迎接护理第一梯队战“疫”归来
No.1 年小志高勇气大
付静,一个来自黑河的95年的小姑娘。2019年9月份顺利通过层层考试,成为我院康复科一病区的一名护理工作者,她不仅是护理队伍中的新生力量,更是“37℃护理”精神的继承者和传承者。
大年初一,医院发布通知要求全员上班,这个时候距付静辗转十几个小时,回到黑河老家还不满两天。接到消息后,她立刻从黑河返回大庆,和全院医护人员一起坚守岗位。
当得知发热门诊需要增援的消息时,付静第一时间找到护士长刘远见,她说:“护士长,我年纪小,而且没有成家,没有孩子,没有后顾之忧,让我第一个进入发热门诊吧!”
非常时期,医院里口罩、隔离衣、防护服都极度紧缺,付静深知物资的缺乏,她通过减少喝水,甚至不喝水不吃东西来减少上厕所和更换隔离衣、防护服的机会,用实际行动支持医院的工作。
这些日子,付静吃在医院、住在医院,数次拒绝更换他人,她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现在,90后年轻一辈将为国为民迅速成长,未来,我辈青年必将见贤思齐,青出于蓝。”
No.2 我要做疫情阻击战的排头兵
王洪宇,大庆市中医医院“男护联盟”一员,ICU第一个递交“请战书”、第一个前往发热门诊的一名90后男护。
在发热门诊的每一个24小时,他都全身心的投入,在完成交接班后,他仍惦记科室的工作,每次解除隔离,他都主动与护士长王海静联系,询问当前科室患者量、重症患者情况、同事排班情况,他说离开发热门诊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
2月4日,在确定当班患者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王洪宇接到医院通知可解除隔离,他第一时间回到ICU,看到科里来个消化道出血重症患者,王洪宇没有丝毫犹豫,和大家一起积极的参加抢救,护士长劝说后也没离开,直到完成所有处置,患者症状安稳后才回值班室休息!
No.3 因为被需要,所以我存在
王禹琦,护理人力资源储备库的一员,94年的她在医院的培养下,已成长为一名工作迅速、技术娴熟、适应能力强的优秀护士,疫情发生前,她是护理部“指哪打哪”的支援力量,疫情发生后,她依然是冲锋在前的抗疫一员。
帽子、护目镜、口罩、隔离衣、防护服、双层手套、鞋套,作为第一梯队的一员,每次进入发热门诊前,王禹琦都严格做好防护,她说保护好自己,也是切断传染源的重要方式之一。 防护服完全不透气,加上紧紧压迫的口罩和护目镜,经常会让人感觉头昏、呼吸困难。此外,护目镜容易起雾,雾气在镜片上汇聚成水滴,严重阻碍视线。
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要捏着纤细的试管,完成微量的采血操作,对护理人员来说,是体力和心理的双重挑战。 “每一步都必须充满耐心,你的采样也关乎着一个人的收治与否,一点马虎都不能有。”每次从发热门诊出来,脱下防护服后,王禹琦的衣服都浸湿了汗水,直接黏在身上,双手也因长时间戴橡胶手套而起满疹子。
“紧张,特别紧张。但我还是很有信心,信心来自医院的正确领导和强大支持;信心来自科学的力量,科学是人类战胜疾病的有力武器;信心来自英勇无畏、敢于迎难而上的护理工作者。”
No.4 心在一起,就是团圆
“天上一轮满,人间万里明”,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家庭和睦,今年的正月十五格外特别,因为举国上下都在齐心打一场防疫攻坚战。
张昆莉,大庆市中医医院肾病风湿病科的一名护士,今年的中秋,他们一家四口分处在四个地方,父亲在新疆支援,母亲在松原,她在医院支援,老公在家为她留守。面对手机上的一张孔明灯图片,她也许了愿,她说愿我们齐心协力,共抗疫情,守住安康,守护幸福,守护我们的家!
无论是“逆行者”奋战在一线,还是响应号召留守在家,每一个人都在默默为这场战“疫”付出着,虽然这是一个特殊的元宵佳节,但圆月依旧,灯火依然通明,它照亮了每一个坚守岗位的工作者坚毅的身影,照亮他们执着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