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处暑养生 | 万物炽热 终归清凉 暑去秋来 愿君安康


处暑养生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四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此而止矣”。处暑代表三伏天的结束,季节进入由热转凉的交替期,暑去秋来将逐渐**。

处暑虽*,但暑湿之气仍有余威,脾胃在炎热湿闷的盛夏不免感受外湿,如平素善饮寒凉之品,生冷瓜果,必然内伤脾胃,内湿存留。

《黄帝内经》 言“湿气通于脾”,外湿助内湿之气,阻碍脾胃清气之生化,必然导致脾为湿困,脾阳不振。而脾为喜燥恶湿之器,湿邪存留,则会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会出现咳嗽**等呼吸系统问题,也会出现关节肌肉疼痛等风湿免疫系统问题。*常见的,是我们常说的“秋乏”,睡不醒,肢体倦怠,精力不充沛,这都是脾阳不振的表现。

但暑去秋来,除了暑湿之末对身体产生的湿困的影响,还需要注意秋燥伤津液导致秋燥之伤。那如此复杂,有湿又有燥,该如何是好?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处暑节气的养生小技巧。


暑去秋来

处暑节气的食补小技巧




多吃祛湿的食物或药物。如香薷、茯苓代茶饮,《本草经疏》中记载,“香薷辛温散通,能解寒郁之暑气。”《象》云∶“茯苓止渴,利小便,除湿益燥,和中**。”特别对于平素喜欢吃生冷瓜果,冰冷饮品的人群,可以用香薷茯苓,各取少量即可,开水泡入,代茶饮,散中焦寒邪,祛脾胃湿气。



忌生冷食物。处暑,阳气开始收藏,人体的阳气也逐渐归于内里,这个时候食用或者饮用阴寒食物,如西瓜,香瓜等,会损伤脾胃阳气。

古人在这个节气,就已经开始对瓜果等忌口,以养脾胃之阳气。暑湿之气还没**离退,脾中仍有湿气存留,这个时候不易进补人参、鹿茸等过于滋养之品。滋补之品会碍脾胃生化,增加脾的负担,从而加重各种脾湿的症状。

入秋后燥气渐盛,此时容易出现口干鼻干,皮肤干燥等津液不足的症状,这个时候要注意更不能食用容易生燥化火一类的牛羊肉、补品及营养品。这个时气我们更应该应用一些清淡滋润的食物,比如茄子,莲藕,冬瓜,黄瓜,苦瓜,以及各种其他的叶类的蔬菜,更有利于此时身体的需要。



处暑养生

和畅情绪,平和且静


处暑养生,要注意收养。从精*状态上,要收敛自己的情绪,从容平淡,豁达心志,不忧更不怒,遵循养收之道。在起居调养上则要早睡早起,民谣素有“春捂秋冻”的说法,秋天不要一下子增加衣服,以便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

《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一些起床,早一点睡觉,以顺应阳气的收敛。秋虽凉还不*于寒,人们还能耐受,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进行一点防寒锻炼,一来可以逐渐增强体质,提高对寒冷的承受度,二来避免了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阴津伤耗,阳气外泄。

在运动健身方面,建议以温和的运动方式,比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古功法,或者登山、慢跑等方式,增加有氧运动,但无论什么样的运动,不易过多流汗,以免耗伤阳气。




上一篇:【关注】大庆市中医医院招聘公告及抗击疫情 错峰就诊 双休日专家出诊信息
下一篇:【志愿】志愿前行 守护岁月静好——大庆市中医医院党员志愿活动侧记
黑ICP备16005834号-1

黑公网安备230602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