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例”为鉴
细说肠镜检查误区
结肠镜检查越来越受到患者的关注,因为它是目前发现结直肠疾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定期在肠镜下完善癌症早期筛查和息肉摘除可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风险。但对于结肠镜检查好多患者还存在误区,以下几方面的解读可以帮您更好的了解结肠镜检查。
1
肠镜的必要性
去年,60岁的张大爷因为便血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混合痔,手术切除混合痔后3个月仍存在便血情况,于我科行肛门镜检查未见明确出血点,医生建议患者行肠镜检查,肠镜检查回报直肠癌。其实张大爷最开始的便血有可能是痔疮出血,但并不能排除同时存在肠癌出血,如果第一次手术前完善肠镜检查,那么可能会提高生存几率和生存质量。
肠癌是最笨的癌,通过肠镜就能预防。肠癌的病因并不明确,但大多数肠癌最早都是以息肉状态出现,可以无任何症状。从癌前息肉发展到癌症,需要数年乃至十几年时间。在这漫长过程中,通过肠镜检查是可以发现这些癌前病变和比较小的早期癌症,可以及时干预,阻断病程。
肠镜对消灭肠癌到底有多大的作用?自美国推广肠镜检查后,美国大肠癌发病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从2000到2010年,美国50岁到75岁的人群中,肠镜筛查从19%上升到55%,同期,大肠癌发病率下降30%。所以,只要筛查得当,肠癌是可以被消灭的癌。
2
为什么有的息肉不能在检查时直接切除
常有患者咨询医生,为什么我的息肉不在检查时直接切掉,而需要住院切除呢?
门诊可以直接切除胃肠息肉,前提是没有禁忌症,息肉数量少、体积小。有的患者长期应用抗凝、活血药物,有的患者是发作期的肠炎,还有的患者息肉大小超过0.6cm,我们都会建议停药、治疗肠炎后,入院完善检查再治疗,息肉数量多或者体积大的患者,术后还需要禁食、补液对症治疗。不然,息肉切除后,很可能受炎症刺激造成创面不愈合,因凝血功能异常而出血,甚至因过早进食造成穿孔。所以,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在合适的时机来切除胃肠息肉。
3
息肉切除了并非一劳永逸
胃肠息肉切除后,根据病理分型分析,来进行定期的复查——这是预防胃癌和肠癌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
于大爷今年3月做的结肠多发息肉切除术,当时切除了5枚息肉,病理回报:管状腺瘤,这是一种有可能癌变的息肉。短短8个月,再次来我院复查肠镜,发现又长了3枚大息肉,病理回报又是管状腺瘤。这位于大爷就是易长肠息肉的体质,第一次切除息肉后的病理报告,提示了于大爷需要定期复查肠镜。如果于大爷在第一次切除息肉后,忽略了病理报告的提示,没有定期复查肠镜,那么他的结肠息肉可能在几年内就会发展成肠癌。所以很多人曾认为“息肉切掉了,不用再做肠镜了”,这种想法是错误而且危险的。
胃肠息肉的产生受多因素影响,例如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果蔬摄入少、高脂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等,很多是生活中避免不了,尤其有的人是易长息肉的体质,不能以为肠镜做一次就一劳永逸了。所以,拒绝胃癌、肠癌,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从定期复查做起。
供稿:外科党支部/肛肠科/安晓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