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1
乳核(徐金星主诊)
患儿孙夕瑷7岁2020年04月14日诊。双侧乳房隆起1月,带下黄白,性情急躁,易发脾气。人民医院确诊为性早熟,因西药效差且副作用较大,未予以**。现见双乳发育,乳核直径约4cm左右相当,质硬,无红肿,带下量多,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中医学无性早熟病名.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描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这些*初基本理论成为了解和研究本发病机理的重要依据.并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性早熟的病因多因某些**或误服某些药物或多食催熟食物所致本病病变主要在肾、肝两脏,其发生多由肝郁化火或阴虚火旺、相火妄动导致天癸早*。
孙夕瑷7岁2020年04月14日诊,因双侧乳房隆起1月,带下黄白,性情急躁,易发脾气。就诊于大庆市中医医院。
初诊:(2020年4月14日)孙夕瑷7岁。双侧乳房隆起1月,带下黄白,性情急躁,易发脾气。现见双乳发育,乳核直径约4cm左右,左右大小相当,质硬,无红肿,带下量多,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性早熟病在于冲任,源于肝、肾。小儿乃纯阳之体.肝藏血,主疏泄。调节气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肝经郁滞,日久化火,*天癸早*。
处方:
丹皮10g 炒栀子10g 柴胡10g 白芍10g
茯苓10g 当归10g 炒白术10g 通草10g
竹叶10g 生地10g 薄荷10g 葛根10g
苍术0g 元柏15g 荔枝核10g 橘核10g
夏枯草10g 浙贝母15g 川贝母 15g
免煎中药,日1 剂水冲服,服药期间忌食凉、辣、腥之品。近期素食为主,多食含膳食纤维高的食品,少吃含高热量、高蛋白食品。
二诊2020年4月21日
症状好转乳核**减小,白带消失,情绪安定。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处方:
丹皮10g 炒栀子10g 柴胡10g 白芍10g
茯苓15g 当归10g 炒白术 15g薄荷10g
荔枝核15g 橘核15g 夏枯草10g 川贝母 15g
浙贝母15g 陈皮10g 生甘草10g
免煎中药,日1剂水冲服。服法、禁忌、特殊医嘱同上。
一周后,患者未到医院就诊,电话随访*今,未复发。
按:肝藏血主疏泄,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中医认为小儿乃纯阳之体.肝常有余。肾常虚.若肾阴不足.水不涵术.则肝失疏泄.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皆属于肾,肾为先天之本.主元阴元阳.倘若肾阴亏.精血不足,阴不制阳,相火亢盛、妄动,则冲任失调.天癸早*而为病;经络学说认为乳房和阴部皆为足厥阴肝经所络,肝之疏泄失常,导致天癸早*,治以舒肝散结,清热利湿。本案使用经典中的理法方药,指导临床,收效颇丰。
病案2
小儿**案(徐金星主诊)
四岁女孩任美涵2020年4月17日诊,大便干结,3 -4日一行,排便困难,艰涩难出,口气臭秽,偶腹痛,食欲不振,舌红苔黄,脉沉。此为小儿喂养不当,进食过量肥甘厚腻,导致脾胃运化失常,饮食内积,肠胃积热,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导致大**结。治以润肠通便,配合滋阴增液,消食化积之品,方用麻子仁丸加减。本案重在**利用经典《伤寒论》中润下之法,适合小儿稚阴稚阳之体,疗效颇佳。
任美涵,女,四岁。4月17日因大便干结来大庆市中医医院儿科就诊。家长述其大便干结,3-4日一行,排便困难,艰涩难出,口气臭秽,偶腹痛,食欲不振。
初诊(2020年4月17日):证见大便干结,3-4日一行,排便困难,艰涩难出,口气臭秽,偶腹痛,食欲不振,舌红苔黄厚,脉沉。此为小儿喂养不当,进食过量肥甘厚腻,导致脾胃运化失常,饮食内积,肠胃积热,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导致大**结。治以润肠通便,配合滋阴增液,消食化积之品,方用麻子仁丸合增液汤加减。
处方:火麻仁7 g 杏仁 7g 白芍 10g 枳壳10g
厚朴 5g 酒大黄 5g 竹茹5g 鸡内金10g
瓜蒌10g 白术 10g 玄参 10g 生地 10g
麦冬10g 陈皮 10g 白蔻 5g 炙甘草5g
免煎中药,日1剂水冲服。服药期间忌食凉、辣、腥之品。嘱其家长不要强迫进食,近期素食为主,多食含膳食纤维高的食品,少吃含高热量、高蛋白食品;
二诊:(2020年4月24日)大便两日一行,便干缓解,口气臭秽消失,但仍食欲不振,舌红苔薄黄,脉滑。大便虽通,但积滞未除,此时需标本兼治。润导的同时,消积健脾,以复脾胃正常之运化。用麻子仁丸合枳术丸加减。
处方:
火麻仁10g 杏仁 7g 白芍10g 枳实10g
厚朴5g 酒大黄3g 苍术5g 鸡内金10g
榔片10g 陈皮5g 白蔻 5g 生山楂 5g
*曲10g 麦芽5g 炙甘草5g
免煎中药日1剂水冲服。服法、禁忌、特殊医嘱同上,可不用蜜煎导法。
三诊:(2020年4月30日)现大便一日一次,便质正常,食欲好转,用枳术丸消食化积健脾,以善后调理。
处方:
枳实10 g 白术10g 鸡内金 10g榔片 5g
瓜蒌10g 白蔻10g 山药10g 扁豆5g
薏苡仁10g 茯苓10g 陈皮 5g 枳壳 5g
生甘草5g
免煎中药,日1剂水冲服。服法、禁忌、特殊医嘱同上。
一周后,患儿未到医院就诊,电话随访*今,未复发。
按:本案所患系小儿**,是由于小儿喂养不当,进食过量肥甘厚腻,导致脾胃运化失常,饮食内积,肠胃积热,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导致大**结,排便困难,艰涩难出,脉沉;胃肠浊气上攻则口气臭秽,舌苔黄厚;偶腹痛,食欲不振为食积的表现。治以润肠通便,配合滋阴增液,消食化积之品,方用麻子仁丸合增液汤加减。胃肠燥热,肠道津液不足,用增液汤滋阴增液,增水行舟;口气臭秽加竹茹清胃热;内金消食化积、白蔻可醒脾润肠。患儿**是由长期的饮食习惯所导致,因此,除了改善饮食结构。同时,患儿便干难下可考虑用蜜煎方。二诊时大便虽通,但积滞未除,此时需标本兼治。润导的同时,消积健脾,以复脾胃正常之运化。用麻子仁丸合枳术丸加减以消食化积,**健脾;二诊药尽,大便已恢复正常,**用枳术丸加减善后,以健脾扶正为主。《伤寒论》:“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本案抓住导致小儿**的关键病机:其脾为约,使用经典中的理法方药,指导临床,收效颇丰。
病案3
周某某,女,4岁
初诊:2020年1月13日
主诉:发热、咳喘3天。
现病史:患儿3天前开始发热,体温**39C,咳嗽、喘促,家长给
予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及口服头孢,患儿症状缓解不**,咳嗽、喘促逐日加重。
既往史:有**病史
**史:芒果、牛奶**
体格检查:精*尚可,口唇轻度发绀,咽部充血,扁桃体未见肿大,双肺布满哮鸣音及痰鸣音,心音有力、律齐,心率108次/分,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余未见异常,舌红苔薄黄少津。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8.9×109/L,
呼吸道病原体:阴性
胸片:双肺纹理增强
中医诊断:**
热性**
西医诊断:支气管**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处方:定喘汤加味
白果10g 麻黄5g 苏子10g 炙甘草5g
款冬花10g 杏仁5g 桑白皮10g 半夏10g
黄芩5g 地龙10g 僵蚕10g 浙贝10g
三付日一剂水煎取汁200ml早晚分服,雾化日一次
复诊:2020年1月16日
服药后,气喘已平,咳嗽**减轻,但双肺可闻及痰鸣音,守方不变,继服3剂,
三诊:200. 1. 19:咳喘消失,痊愈,定期复诊。
心得体会:**是以呼吸急促,喉中痰鸣,声如曳锯,呼气延长,甚则静脉怒张,嘴唇爪甲青紫、反复发作为主要证侯特征的一种慢性肺系**,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病治标易而治本难,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本案表现为一派热象,咳、痰、喘等邪实在急之候,方中药味清温并举,不因用热而忘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由于痰湿不除,热势难孤,肺壅不宣,病情难愈,反之,不清肺热,任其留恋测势必烁津为痰,更之痰热胶结,咳喘亦难已,定喘一方是宣肺肃肺、清肺、敛肺、化痰清法为一体的止咳平喘良方,方中麻黄宣肺平喘,白果敛肺祛痰而定喘,苏子、杏仁、半夏、冬花降气平喘、化痰止咳,桑皮、黄芩清泄肺热,止咳平喘、甘草调和诸药,
病案4
贺某,女,6岁
初诊:2020年2月4日
主诉:尿床2年。
现病史:患儿夜间遗尿2-3次,经用西医西药**无效而求中医诊治,平素睡眠、大便均正常,小便清长。
既往史:既往健康
**史:无
体格检查:*志清楚,精*不振,四肢不温,唇色淡,咽无充血,心肺无异常,余未见异常,舌质谈脉沉无力。
辅助检查:尿常规:未见异常
血糖:正常
X线:未见骶椎裂改变
中医诊断:遗尿
肾虚、膀胱失固
西医诊断:遗尿症
治法:补肾助阳,缩尿止遗。
处方:缩泉丸加味
益智仁10g 乌药10g 桑螵蛸10g 菟丝子10g
金樱子10g 山药10g 补骨脂10g 麻黄5g
五付日一剂水煎取汁200ml早晚分服
复诊:2020年2月9日
服药5剂后,遗尿1-2天出现1次,效不更方,继服14剂,临床痊愈
心得体会:遗尿,又称遗溺,遗床是不分昼夜小便自遗,不受意识控制,流出方知或滴沥不断或出而不禁,老人小儿均有,尿床是指5岁以上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者,尿床与遗尿病因病机和**原则大体相同,故当今都概为一病论治,遗尿主要膀胱不约,津液不藏所致,病在膀脱,但与肺、脾、肾、三焦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本例患儿属肾虚、膀胱失约,选方缩泉丸加味,方中益智仁、菟丝子、桑蝶蛸、金樱子、补骨脂共奏补肾助阳,缩泉止遗之效为主药,乌药温肾散寒,与山药补肺健脾益肾,起辅助之力,麻黄入肺肾经,含有效成分麻黄碱,能增加膀胱括约肌张力,肾虚用麻黄取其“金能生火”之意。
病案5
钱某,男,4岁
初诊:2020年2月6日
主诉:恶心1周,呕吐2天。
现病史:患儿1周前恶心欲吐,进食即吐已2天,曾服用多潘立酮、复方嗜酸乳杆菌,未见好转,呕吐酸腐、口渴喜饮,唇干面赤,烦燥不休,大**结,3日未解,小便黄少。
既往史:体健
**史:无
体格检查:精*尚可,咽不充血、扁桃体不肿大,心肺听诊未见异常,余未见异常。舌红苔黄腻厚,脉滑数。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9.2×109/L,
血糖:正常
胃部彩超:未见**结构改变
中医诊断:呕吐
食滞中阻,脾胃蕴热
西医诊断:急性胃肠炎
治法:消食化滞,清热和胃。
处方:黄连汤合温胆汤加味
藿香10g 厚朴10g 黄连3g 大腹皮10g
半夏10g 甘草5g 胆南星10g 竹茹10g
枳实10g 茯苓10g 大黄3g 生姜3片
三付日一剂水煎取汁200ml早晚分服
复诊:2020年2月9日
服药后呕吐止,口渴除,欲饮食,大便亦解,转拟健脾和胃改方为太子参10g、苍术10g、茯苓10g、枳壳5g、陈皮5g、炒麦芽10g、甘草5g,继服3剂。
心得体会:呕吐是乳食由胃经口吐出的一种症状,发病与年龄、季节无关,胃司受纳,通降为顺,邪气犯胃,胃气上逆,发为呕吐,引起呕吐的原因较多,凡内伤乳食,感受外邪,胃中积热,脾胃虚寒,肝气犯胃等均可发生呕吐。基本病理改变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大法是和胃降逆。本案患儿为胃热呕吐,方中霍香、厚朴、大腹皮芳香化湿,健脾止呕,陈皮、枳实、大黄调和胃气、涤肠通腑,半夏,胆南星,竹茹降逆止呕,化食滞,黄连、生姜,寒热并用,清热泻火,和降止呕,茯苓、甘草健脾和中,二方合用,清热和胃,健脾止呕,故病愈。
病案6
汤某,男,6岁
初诊:2020年3月16日
主诉:腹泻4周。
现病史:患儿4周前无**诱因出现腹泻,曾予中药口服,艾灸,拔罐等洁疗,症稍减轻,现仍腹泻,大便先干后稀,不成形、呈糊状,伴便前腹痛,便后痛减,时3-4日不解或时2-3次/日,纳少,食欲欠佳,无特殊喜好食物,小便调,寐可,平素出汗多,形体消瘦。
既往史:既往健康
**史:无
体格检查:*志清楚,精*尚可,咽无充血,心肺听诊无异常。余未见异常。舌淡苔薄白。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6.2×109/L,
微量元素:未见异常
腹部彩超:未见异常
便常规:脂肪球0-1
中医诊断:泄泻
脾胃虚弱,运化失健
西医诊断:小儿肠炎
治法:补运兼施。
处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苍术10g 白术10g 茯苓10g 党参10g
砂仁3g 怀山药12g 芡实10g 益智仁10g
陈皮3g 鸡内金6g 煅牡蛎10g 煅龙骨20g
焦山楂10g 焦*曲10g
十四付日一剂水煎取汁200ml早晚分服
复诊:2020年3月30日
服药后,腹泻好转,大便成形,配合脾虚贴穴位贴敷,大便日行1次或2-3日1行,无腹痛,纳可,夜寐安,舌淡苔薄白,去芡实、益智仁、加炒谷芽15g炒麦芽15g.继服十四剂。
三诊:服药后、腹泻好转,日行1-2次、便质成形,无腹痛,纳可,夜寐安,舌淡、苔薄白,继服上方7剂以巩固疗效。
心得体会:泄泻是指小儿大便稀溏,或如水样,次数增多的一种常见病,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以伤食、脾虚和感受外邪为多,病位在脾胃,陈复正云:“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此患儿腹泻属典型脾虚证侯,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党参、白术、茯苓补脾**,山药、苍术健脾化湿,砂仁、陈皮理气健脾和胃,鸡内金、焦楂曲、炒谷麦芽健脾消食助运,芡实、益智仁温脾固涩止泻,锻龙牡为收涩敛汗之
随证添加,从选方用药角度来看,在健脾止泻中要顾及湿和积易困脾的病理特点,酌加化湿,消积之品,以**困脾病理因素,达到健理助运止泻的功效。应理解钱乙“脾主困”之所主虚证时,应认识到**此处脾虚当重在“远”,而非“补”。所谓“脾健贵在运”也。
病案7
刘某,男,5岁
初诊:2020年5月20日
主诉:发热2天,疱疹1天。
现病史:患儿于2天前发热,体温**达38. 5℃,次日家长发现患儿周身出现散在皮疹及疱疹,伴鼻塞流涕,无咳嗽,遂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既往健康
**史:无
体格检查:头面、四肢、胸腹及背部散在红色丘疹,部
分呈水疱,晶莹透毫,部分水疱已破溃,结痂,咽部充血,心肺听诊无异常,余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6.3×109/L
呼吸道病原体:阴性
中医诊断:水痘
风热袭肺
西医诊断:水痘
治法:疏风清热、**透疹,佐以化湿。
处方:荆翘散加减
荆芥穗5g 防风10g 连翘10g 蝉蜕10g
白蒺藜10g 牛蒡子10g 薄荷3g 木通3g
竹叶10g 芦根15g 灯芯草1g
三付日一剂水煎取汁200ml早晚分服
复诊:2020年5月23日
患儿口服汤药后,体温已正常水痘开始收没,大部分已结,有痒感,纳差,二便调。上方去木通,灯芯草,加生谷芽、麦芽各10g、继服3剂后痊愈。
心得体会:水痘是感染水痘病毒阶致的一种发疹性传染病,以发热皮
肤分批出现皮疹,丘疹,疱疹,干痂同时存在为主要证侯特征,因疱疹内含水液,形态椭圆,其形如豆,故名“水痘”,**年龄均可发病。本病的病位在肺脾,内因是湿热蕴伏,外因复感时行邪毒侵袭所致。从口鼻上受,内犯于肺,邪郁肺卫,蕴于肌肤,挟湿热与气血相搏,发于肌肤而成。
病案8
刘X,女,4岁
初诊:2020年4月23日
主诉:高热2天,腹泻1天。
高热2天,热峰40.5℃,伴呕吐3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泻1天,每日约10次,便质稀薄,呈黄色稀水便,夹有泡沫,先后予思密达、常立宁、利巴韦林、头孢类抗生素口服,症状无减轻,纳少,尿量少。舌淡,苔薄白,脉浮紧。腹软,按之隐隐作痛,尚可忍受。治以疏散外寒,化湿和中。
广藿香5g 厚朴3g 陈皮3g 茯苓1.5g
紫苏叶(苏叶)7g 白术1.5g 大腹皮3g 木香1.5g
砂仁1.5g 荆芥穗5g 桂枝5g 柴胡5g
防风炭3g 石膏(生)10g 姜半夏3g 枳壳(麸炒)3g
甘草(炙)5g 大枣1枚
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2020年4月28日
患儿热已退,无呕吐,每日排2次黄色软便,无粘液及脓血,伴腹胀,无**腹痛,食欲尚可,尿量正常。舌淡苔薄。患儿表寒已解,继以健脾理气。
甘草5g 茯苓10g 太子参10g 木香3g
砂仁10g 姜半夏3g 陈皮10g 白术10g
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三诊:2020年5月2日
患儿便已成形,无呕吐,无腹胀,小便量可,食欲佳,舌淡苔薄,脉和。再以调理即愈。
按语:患儿外有风寒表邪,内有湿邪阻滞,风寒袭表,正邪相争,见发热恶寒,内伤湿滞,脾胃不和,阻碍气机,升降失常,水谷夹杂而下,见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辨为风寒泄,故以藿香正气散加减。患儿便中夹有泡沫,为风寒之象,并伴有腹痛,为里寒**,故以防风炭祛风止泻,木香、砂仁温中散寒理气以解腹痛。五剂已见成效,后以六君子汤加砂仁、木香,在补气健脾基础上助理气除胀满。三剂后患儿上述症状消失,精*如常。
病案9
齐X,男,2岁
初诊:2020年5月1日
主诉:腹泻2天。
泄泻2天,每日约6-8次,便质稀溏,夹有不消化奶瓣及食物,气味臭秽,嗳气酸腐,腹痛拒按,泄后痛减,眠不安,舌苔白腻,指纹紫滞于风关。治以运脾和胃,消食化滞。
白术10g 党参10g 茯苓7g 陈皮5g
木香3g 肉豆蔻3g 砂仁5g 焦三仙各6g
黄连3g 甘草5g
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2020年5月4日
患儿腹泻**缓解,排成形软便,无**不消化食物及奶瓣,气味稍臭,腹尚软,不胀,夜寐安。舌淡苔白,指纹淡紫于风关。以补脾**之法调理。
太子参10 白术10 陈皮6g 茯苓5g
甘草5g
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按语: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力弱,常不知自节,哺乳或喂养不当容易伤及脾胃,导致泄泻。初诊以健脾丸**以健脾和胃,消食止泻,为消补兼施之剂,本方虽补重于消,但补而不滞,消不伤正。如汪昂云:“夫脾胃受伤,则须补益,饮食难化,则宜消导,合斯二者,所以健脾。”三剂后患儿诸症**减轻,继以三剂异功散方以补气健脾兼理气滞以巩固疗效。
病案10
陈X,女,2岁
初诊:2020年5月10日
主诉:发热1天
患儿发热1天,热峰39.2℃,伴鼻塞流清涕,热时状态欠佳,喉间痰鸣,不会咳痰,食纳差,小便量少色黄,大便溏,睡卧不宁,睡中易惊,舌尖红黄,指纹浮紫于风关。
金银花3g 连翘3g 桔梗2g 薄荷1.5g
荆芥穗5g 牛蒡子1.5g 瓜蒌丝7g 贝母3g
蒲公英2g 陈皮3g 蝉蜕1.5g 僵蚕1.5g
山药2g 甘草5g
二诊:2010年5月13日
患儿热已退,诸症减轻,精*状态佳,近2日睡渐安稳,二便尚可,舌淡红苔薄黄,指纹淡紫于风关。
继以原方3日
随诊,患儿已愈。
按语:小儿脏腑娇嫩,肺常不足,寒暖不能自调,易感受外邪侵袭,肺气失宣,出现鼻塞、流涕,小儿肺脏娇嫩,*气怯懦,肝气未充,感邪后肺失于宣肃,易夹痰,热扰心肝,易心*不宁,初诊**以辛凉解表清热之法,加瓜蒌、贝母、陈皮祛痰,蝉蜕、僵蚕清热镇惊,山药健脾,3日后患儿症状**减轻,继续以原方巩固3日,随诊了解患儿已愈。
病案11
李某,男,5岁
初诊:2020年3月4日
主诉:反复腹痛3日
患儿平素多有饮食不节,喜冷饮,近3日时常腹痛,就诊时患儿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大便臭秽,夜卧不安,舌质红,苔厚腻,脉沉滑。
诊断:腹痛病 食积腹痛证
厚朴 6g 木香 3g 砂仁3g 枳实6g
莱菔子10g 生山楂10g 茯苓10g 炒白术5g
连翘10g 延胡索 5g 甘草3g
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2020年3月8日
患儿腹痛**好转,脘腹略胀满,无嗳气,大便日行,舌质淡红,苔薄腻。
上方:去延胡索、连翘,继服5剂,电话随访,患儿腹痛及腹部胀满已愈。
按语:腹痛食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以胃脘下、脐周疼痛为主小儿腹痛属食积者多,若饮食不节,临卧多食,或过食坚硬、滋腻难消之物,则可致脾胃受损,食停中焦气机壅滞不通而发生腹痛。六腑以通为顺,故**应以理气为主,方中厚朴、砂仁、木香、枳实理气行滞,莱菔子、生山楂消食和胃,茯苓、白术补气健脾,延胡索止痛,连翘清热散结,甘草调和诸药。
病案12
徐某,女,5岁
初诊:2020年3月1日
主诉:发热、咳嗽、喉间痰鸣2天。
患儿2天前起居不慎外感后,出现发热,体温**38.9°C,24小时约发热2次,咳嗽气急,喘促,喉间痰鸣如拉锯,口渴,咽红,面赤,小便量少、色黄,舌红苔黄,脉滑。X片显示双肺支气管肺炎。
诊断:肺炎喘嗽 痰热闭肺证
炙麻黄2g 杏仁5g 石膏10g 黄芩3g
甘草3g 桑白皮3g 葶苈子5g 贝母5g
鱼腥草3g 桔梗3g 前胡3g 丹参5g
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二诊:2020年3月5日
患儿服药2剂后热退,咳嗽气急、喘促、喉间痰鸣等症均**减轻,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缓。
予原方去丹参,继续服5剂。
三诊:2020年3月11日
患儿无**咳嗽咳痰,双肺听诊呼吸音清,X片显示心肺未见**异常。
按语:肺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为水之上源,以宣发肃降为顺,邪气郁闭于肺,肺失清宣肃降,水液运化无权,凝而为痰,痰阻气道,肺气上逆,发为喘咳,外邪入里化热,痰热交结,则壮热烦渴、喉间痰鸣辘辘。治法为清热宣肺,定喘涤痰。方中麻黄、杏仁、前胡宣肺平喘止咳,石膏、黄芩、鱼腥草清泄肺热,桑白皮、葶苈子泻肺涤痰,甘草清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热清痰去,咳喘自平。
病案13
尹某,女,7岁
初诊:2020年6月3日
主诉:大便稀溏1月余。
患儿1月余前因饮食不节后出现泄泻,经**痊愈,痊愈后患儿每日食后大便1-2次,多不成形,不甚臭,面色萎黄,容易倦怠,舌淡苔白,脉缓。
诊断:泄泻 脾虚泻
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7g 山药6g
莲子肉4g 白扁豆3g 砂仁5g 桔梗3g
甘草6g 藿香6g 木香4g 石榴皮5g
日1剂水煎,早中晚温服
二诊:2020年6月8日
患儿服要5剂后,大便呈糊状,每日1次,倦怠乏力感**缓解。
予原方去藿香、石榴皮、木香,继服1周
按语:患儿因暴泻迁延后所致,病程较长,大便稀溏,多于食后发作,以及面色萎黄、倦怠乏力等脾虚之征。**以健脾**、助运止泻为主,方中党参、白术、茯苓补脾**,山药、莲子肉、白扁豆健脾化湿,砂仁、桔梗理气和胃,藿香芳香化湿,木香理气除胀,石榴皮温脾固涩止泻,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脾气得健,其泻自止。
病案14
张某,男,5岁
初诊:2020年9月12日
主诉:咳嗽3天。
患儿3天前起居不慎外感后出现咳嗽频作,伴鼻塞流清涕,痰白,量不多,偶有刺激性呛咳,无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紧。查体:双肺呼吸粗,未问及**干湿性啰音。
诊断:咳嗽 风寒咳嗽
前胡6g 荆芥3g 旋复花7g 炙麻黄5g
细辛3g 杏仁5g 桔梗3g 枇杷叶3g
甘草3g 生姜3片 大枣1个
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2020年9月17日
患儿服上方5剂,咳嗽**缓解,无鼻塞流清涕,舌淡红苔薄白,脉缓。
予上方去炙麻黄、细辛,继服5剂
三诊:2020年9月22日
患儿诸症缓解,二便尚可,睡眠安,舌淡苔薄,脉缓。
党参片8g 白术10g 茯苓5g 法半夏3g
陈皮10g 黄芪16g 防风6g 甘草5g
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连服5剂
按语:本证起病急,风为百病之长,其他外邪容易随风邪侵袭人体,风夹寒邪入侵束肺,肺气失宣,则见咳嗽频作,痰白清稀。**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基本,外感咳嗽一般邪气盛而正气未虚,**时不宜过早使用滋腻、收涩、镇咳之药,以免留邪。方中旋复花温化寒痰止咳,前胡、荆芥解表散寒,细辛温经发散,杏仁、桔梗、枇杷叶宣肺止咳,2个疗程后患儿诸症已愈,以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以健脾**、补肺固表。
病案15
李某,女,3岁
初诊:2020年7月3日
主诉:发热、咳嗽2天。
患儿2天前起居不慎外感后出现发热,体温**38.7°C,微汗出,热时**,热退后**自行缓解,咳嗽频作,伴鼻塞流黄涕,痰黄,不会咳出,咽痛,舌红苔黄脉浮数。
诊断:咳嗽 风热咳嗽
桑叶6g 菊花6g 薄荷3g 连翘6g
杏仁5g 桔梗5g 玄参3g 蝉蜕3g
瓜蒌皮3g 贝母3g 芦根4g 大青叶3g
甘草5g
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2020年7月8日
患儿服上方5剂后热退,咳嗽**缓解,无痰,咽不痛,食少,夜寐安,舌淡红苔薄黄,脉缓。
予原方去玄参、瓜蒌皮、贝母、大青叶,加焦山楂、焦*曲,继服5剂
按语:本证起病急,风为百病之长,其他外邪容易随风邪侵袭人体,风夹热邪侵袭肺卫,肺失清肃,则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基本,外感咳嗽一般邪气盛而正气未虚,**时不宜过早使用滋腻、收涩、镇咳之药,以免留邪。方中桑叶、菊花疏散风热,薄荷、连翘、大青叶辛凉透邪、清热解表,杏仁、桔梗宣肺止咳,芦根清热生津,玄参利咽消肿,瓜蒌皮、贝母化痰止咳,甘草调和诸药,患儿服5剂后症状好转,复诊时自诉有食少纳呆,在原方基础上去辛凉解表、化痰止咳药,加2味以消食和胃。
病案16
孙某,男,5岁
初诊:
2020年3月11日
主诉:连续尿床3日。
患儿无**诱因近3日连续尿床,睡时不知,过去3个月时间里经常感冒,倦怠乏力,食少,大便不成形,舌淡苔薄白,脉沉。
诊断:遗尿 肺脾气虚证
党参15g 黄芪15g 白术15g 陈皮7g
当归9g 升麻6g 柴胡6g 益智仁6g
山药9g 乌药6g 焦山楂8g 焦*曲8g
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
二诊:2020年3月16日
患儿服上方5剂,日间小便次数减少,夜间仅尿床1次,其余时间可主动起床小便,精*状态转佳。
继予上方1周后患儿无夜间尿床现象,后继服4周,随访未复发。
按语:遗尿多与膀胱与肾的功能失调有关,但肺主输布水液,脾主运化水湿,肺脾二脏共同维持正常水液代谢,若肺脾气虚则水道制约无权,因此本病也常见于容易外感、**频发、喂养不当、消瘦羸弱的患儿。本证**时补益肺脾、固涩膀胱为主。方中党参、黄芪、白术、甘草补气,当归养血,升麻、柴胡升提中气,益智仁、乌药、山药温脾固涩,焦山楂、焦*曲消食和胃,肺脾之气得补,膀胱之气得固,则遗尿可愈。
病案17
秦某,女,2岁
初诊:2020年4月16日
主诉:食欲不振1月余。
患儿1月余前无**诱因出现食欲不振,食则脘腹胀满,口中味酸腐,大便溏结不调,形体尚可,发育正常,舌淡红苔薄腻。
苍术6g 陈皮4g 枳壳3g 藿香5g
焦*曲5g 焦山楂5g 炒麦芽5g 木香3g
厚朴3g 莱菔子3g 佩兰3g 炒山药5g
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2020年4月22日
患儿服上方6剂后,食欲较前好转,口中无酸味,偶有腹部胀满,大便偏干。
上方加枳实
三诊:2020年4月30日
患儿现食欲尚可,无脘腹胀满,口中无味,大便日1次,质可,舌淡红苔薄。
予上方去木香、厚朴、佩兰,继服10剂
按语:厌食是小儿时期常见**,婴幼儿发病多见于喂养不当,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若喂养过多,超过了小儿脾胃的正常受纳能力,损伤脾胃,均可产生厌食。本病主从脾胃辨,以运脾开胃为原则,方中苍术燥湿运脾,陈皮、枳壳、藿香理气醒脾和中,焦三仙消食开胃,木香、厚朴、莱菔子理气宽中,佩兰燥湿醒脾,炒山药健脾祛湿。另嘱患儿家长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饮食起居有节、有度,加强精*调护,以促进食欲。
病案18
佟某,男,3岁
初诊:2020年3月11日
主诉:发热1天。
患儿起居不慎外感后出现发热,伴鼻塞流清涕,恶寒,喷嚏时作,咽部不红,舌淡、苔薄白,指纹浮红于风关。
诊断:感冒 风寒感冒
荆芥6g 防风4g 羌活4g 紫苏叶3g
桂枝3g 炙麻黄5g 甘草3g 前胡3g
日1次水煎早晚温服
服上方1剂患儿热退,4剂后,患儿愈。
按语: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疏薄,表卫未固,冷暖不能自调,易受 外邪侵袭而发病,风寒之邪束于肌表,卫阳不得宣发,肺气失宣,气道不利,则致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时作,**以辛温解表为主,方中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活、紫苏叶解表散寒,前胡宣肺化痰,甘草调和诸药,嘱患儿适当增加户外锻炼,及时增减衣物,服4剂后患儿愈,未再复诊。
病案19
孙某,女,5岁
初诊:2020年8月2日
主诉:发热2天。
患儿起居不慎外感后出现发热,汗出,伴鼻塞流黄涕,咽部肿痛,舌红苔黄,脘腹胀满,大便干结,脉浮数。
诊断:感冒 风热感冒夹滞
金银花9g 连翘6g 大青叶5g 薄荷3g
桔梗3g 牛蒡子5g 荆芥3g 淡豆豉3g
芦根3g 竹叶3g 蝉蜕5g 蒲公英3g
枳实5g 莱菔子3g 木香5g 厚朴5g
日1次水煎早晚温服
二诊:2020年8月7日
患儿服2剂后热退,现患儿诸症好转,腹软不胀,咽部略红,大便日1次,仍稍干。
予上方去木香、厚朴,继续服3剂
三诊:2020年8月11日
患儿诸症愈,大便略干。
党参片8g 白术10g 茯苓5g 法半夏3g
五味子5g 麦冬5g 陈皮10g 黄芪16g
防风6g 甘草5g
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按语:风热之邪侵袭肺咽,邪在卫表,则致发热、汗出,咽喉为肺之门户,风热上乘咽喉,则致咽喉肿痛,小儿脾常不足,感邪之后,脾失健运,则脘腹胀满,**以辛凉解表为主,辅以理气导滞。二诊时患儿初愈,避免补益过早而留邪,故继服原方巩固,三诊以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以健脾**、补肺固表。另嘱患儿适当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自身免疫力。
病案20
李某,男,4岁
初诊日期:2020.12.10,以“腹泻5天,发热1天。”就诊。
现病史:腹泻已5天,大便黄色稀水便,夹少许粘液,病初发热1天,体温38℃左右,恶心,时有呕吐,尿量可。查体:面色略黄,咽充血,舌质红,舌苔浅黄略厚,脉数。
中医诊断:感冒夹滞
方药:
芦根10g 金银花10g 板蓝根10g 黄芩10g
柴胡6g 败酱草10g 鱼腥草10g 薏苡仁10g
马齿苋10g 陈皮10g 藿香10g
每日一付,连服5天。
二诊日期:2020.12.15
热退,进食好转,大便日1次,成形。
生地10g 连翘5g 竹叶3g 甘草3g
板蓝根10g 紫花地丁10g 黄芩10g 藿香10g
鸡内金10g 鱼腥草15g 焦三仙各10g
每日一付,连服5天。
暗语:本例中医辨证为感冒夹滞,湿热泻,治以清热**、祛湿止泻,兼和解湿热。全方用药共腠清热**祛湿之功。
病案21
王某,男,7岁,
初诊日期:2020.09.18,因“胃疼伴呕吐4天。”就诊。
现病史:患儿4天前无**诱因出现胃脘部疼痛,疼痛剧烈,喜温喜按,伴呕吐,日约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食欲差,口不渴,喜热饮,舌质淡,苔白,脉紧。查体:胃脘部压痛(+),腹软,皮肤弹性一般,物**压痛及反跳痛。
中医诊断:胃脘痛
方药:
延胡索20g 桂枝10g 姜半夏6g 生姜3g
小茴香6g 木香3g 太子参10g 砂仁6g
竹茹5g
每日一付,分3次口服。服药期间禁食辛辣刺激含量之品。连服5天。
二诊日期:2020.09.23
患儿胃脘痛症状基本消失,偶有着凉后胃脘部不适,无**疼痛。
予继续上方**1周。
暗语:结合患儿初诊时症状体征,患儿可辩为胃脘痛寒凝气滞证,以温胃散寒,**止痛为主要**方案。该方延胡索、生姜、小茴香、桂枝合用温胃散寒,加生姜、姜半夏、竹茹止呕,木香、太子参健脾**。
病案22
顾某,男,3岁
初诊日期:2020.11.03,以“发热伴咽痛1天。”就诊。
现病史:患儿1天前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9℃,伴咽痛,疼痛拒食,疼痛流涎,食欲差,大便干结,小便黄少。查体:咽部充血**,咽峡部可见大量白色疱疹、溃疡,红肿**。
中医诊断:口疮病
处方:凉膈散加减。
方药:黄芩5g 黄连5g 连翘5g 山栀子5g
生大黄3g 竹叶5g 薄荷5g 甘草3g
石膏5g 知母5g
每日一付,分3次口服。服药期间禁食辛辣刺激含量之品。连服5天。
二诊日期:2020.11.11
患儿热退,咽痛**减轻,食欲差,大便略干,尿量可。
处方:枳实导滞丸加减
方药:枳实5g 生大黄3g *曲3g 茯苓5g
白术5g 泽泻5g 黄连5g 连翘5g
山楂5g 麦芽5g
每日一付,分3次口服。服药期间禁食辛辣刺激含量之品。连服7天。
暗语:根据患儿初诊时症状体征,可辩证为口疮脾胃积热证,方用凉膈散加减治以清热**,通腹泻火。患儿伴口渴心烦,加生石膏、知母以清热泻火。二诊予以枳实导滞丸以通导积滞,分消湿热。
病案23
王某,男,3岁
初诊日期:2020.12.03,以“发热、咽痛、声音嘶哑2天。”就诊。
现病史:2天来患儿出现发热,体温**40.2℃,伴鼻塞流黄涕,咳嗽,声音嘶哑,进食差,二便可。查体: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湿罗音,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中医诊断:喉痹
方药:
金银花10g 连翘10g 菊花10g 鱼腥草10g
败酱草10g 芦根15g 板蓝根15g 薄荷10g
柴胡3g 牡丹皮10g 射干10g
每日一付,连服5天。
二诊日期:2020-12-08
患儿热退,咽痛消失,咳嗽减轻,声音嘶哑**改善,舌尖略红,苔薄白,脉略数。
金银花10g 黄芩10g 板蓝根10g 浙贝母10g
陈皮10g 牡丹皮10g
每日一付,连服5天。
暗语:本病多因风热外感,外邪与里热互结,邪热炽盛,火毒上攻咽喉而发,故**重在清热**利咽。症状改善后,为巩固疗效,尚须清解余邪,邪去正安,方算痊愈。
病案24
张某,女,9岁
初诊日期:2020.12.08,以“高热4天。”就诊。
现病史:患儿4天前出现高热,体温**40.1℃,*今仍不易退,不咳,无流涕,发热时伴头晕、**,大便干结,2-3天1行,小便短赤。查体:精*欠佳,体胖,面色黄,咽部充血**,扁桃体二度肿大,充血,可见脓性分泌物,舌质红,舌苔厚腻,脉滑数。
中医诊断:烂乳蛾
方药:
芦根10g 薏苡仁10g 鱼腥草10g 败酱草10g
黄芩10g 板蓝根15g 菊花10g 牡丹皮10g
每日一付,连服3天。
二诊日期:2020.12.11
患儿热退,进食好转,大便日1次,喉中有痰,扁桃体肿大减轻,脓性分泌物吸收,舌脉同前,病趋好转。
芦根10g 薏苡仁10g 败酱草10g 鱼腥草10g
金银花15g 牡丹皮10g 黄芩10g 茵陈10g
浙贝母10g
每日一付,连服5天。
暗语:患儿体胖,为痰湿体质,近日外感风热,邪热上攻,湿热互结,郁而化火,上攻咽喉,湿热俱盛,故治以清热祛湿、排脓**。方中芦根、金银花、菊花疏风清热,黄芩、板蓝根、牡丹皮、浙贝母有清热**、凉血**、利咽散结之力,薏苡仁、败酱草、鱼腥草、茵陈清热**,祛湿排脓。
病案25
章某某,女,8岁
初诊:2020年5月28日
主诉:尿床4年。
现病史:患儿尿床4年,每夜入睡后衣褥即被尿湿,精*不振,恶寒怕冷,纳呆挑食,面黄肌瘦,时常口干,头晕,曾多次**,遗尿如故。
既往史:既往健康
**史:无
体格检查:咽无充血、心肺所诊无异常,余未见异常。
脉细缓,舌淡苔薄白。
辅助检查:尿常规:未见异常
双肾彩超:未见异常
腰骶平片: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遗尿
脾肾阳虚
西医诊断:遗尿
治法:健脾温肾、**固涩。
处方:自拟方加减
黄芪30g 党参15g 炒薏苡仁15g 熟地15g
菟丝子15g 乌药9g 升麻9g 甘草5g
三付日一剂水煎取汁200ml早晚分服,利咽贴日1次
复诊:2020年5月31日
服上药后,当夜未尿床,次日又遗尿,脉象沉缓、此脾肾阳虚,照上方加乌附子3g,肉桂15g,以助肾脾之阳,继服五剂
三诊,尿床已止,饮食大增,精*已振,脉象缓而有力,舌质红润,此脾肾复阳,继服5付,巩固疗效,
心得体会:小儿遗尿古称“遗溺”,俗称“尿床”,是指3岁以上小儿睡中小便自遗,睡后方知觉的一种**。本病多因湿热下注,气虚失摄,肾气不固与精*紧张有关,《甲乙经》说:“虚则遗溺,”故**以补气固肾为主。本案用黄芪、党参、苡仁、甘草健脾补气;熟地、菟丝子滋肾固涩,更得升麻以升阳举气,乌药能理脾胃,下温少阴,善治小便频数,乌附子温肾之阳。
病案26
陈某某,男,19天
就诊时间:2020年2月9日
主诉:夜间啼哭不止3天。
患儿足月顺产,孕1产1,人工喂养,近3日夜间患儿啼哭不止,经常啼哭半小时以上,白天可以安静入睡,大便质干,1日未排,舌尖红,苔薄黄,指纹紫于风关。经辅助检查排除肠套叠等急腹症。
诊断:夜啼 心经积热证
生地黄2g 竹叶2g 木通1g 甘草2g
灯芯草1g 莱菔子1g 栀子1g
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服药3剂后患儿夜间可安睡。
按语:心藏*而主惊,小儿*气怯懦,若闻特异声响,常致惊恐,使心*不宁,或母亲脾气急躁,或饮食辛燥食物,或出生后过于温养,均可令体内积热,心火上炎,心*不安而啼哭不止。**以清心泻火为主,方中生地清热凉血,竹叶、木通清心降火,甘草泻火清热,调和诸药,栀子泻火除烦清热,灯芯草作为引经药入心经,莱菔子消食导滞。服药3剂后,热退*安,患儿夜晚可安睡。